锻造一颗“黄金果”!化州化橘红成今年丰收节首推“土特产”

2024-09-18


化州化橘红,天下第一红。

“化橘红”是广东省茂名化州市道地中药材,被誉为“南方人参”。今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将化橘红正式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化橘红“药食同源”的双重身份得到认证,里程碑式的进展,推动化橘红产业步入食品与药品并行的“双轨时代”。


文章配图


今年广东首推的“土特产”正是化州化橘红,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关于农事的指示精神,广东省庆祝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的主会场定在茂名化州,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举措将化橘红融入丰收节经济打造,成为丰收节上最耀眼的“黄金果”。


文章配图

“南方人参”,源远流长,誉满天下

化州种植化橘红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1600多年前。相传晋代时,化州瘴疠之气甚盛,不少人常得咳嗽,久而成为痼疾。有一位名叫“罗辨”的仙人,为民解困,种植仙树化橘红,救治病人无数,后骑白牛逆大江而去,不知所终。“罗辨植橘”的故事流传千载,罗辨仙人骑白牛经过的这条贯穿化州南北的大江也被当地人命名为“罗江”。


2024918

罗辨仙雕像

明清时期,化橘红被朝廷列为贡品、御用药物。据《清光绪化州志》记载:“化州橘红治痰症如神,每片真者可值一金。”当时,不论官宦商贾、文人学士,凡入州地者,无不以获得一两颗化橘红为幸事。


文章配图

化橘红鲜果

化州市种植化橘红的土壤属偏酸性赤红土壤,富含礞脱石、锰、镁、铁、钛等微量元素,对化橘红的生长和药物成分的积累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现代医学证明,化橘红主要成份“二氢黄酮”与“柚皮甙”含量极高,且含“类素互呔”等有效成分,不仅能止咳化痰,对人体心脑血管健康、美容、解毒颇有效果。

2012年,化橘红中药文化被批准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化橘红入选广东省八大南药保护品种之首。


文章配图


近年来,化橘红的研究与开发得到了广泛关注。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华南创新中药研究开发与技术服务中心主任苏薇薇带领团队坚持研究化橘红,用科学方法验证了化橘红的功效,并将相关质量标准提交给国际权威药典会,填补了传统中药对接国际标准的空白。


文章配图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华南创新中药研究开发与技术服务中心主任苏薇薇

传承工艺,匠心独运,精益求精

化橘红的制作工艺复杂而精细,“七爪”、“五爪”是指橘红皮的形态,药工将野橘柚的果实在沸水中略烫后,把果皮割成五或七瓣,除去果瓤和部分中果皮,压制成形,晾制干燥后即可使用。


文章配图



文章配图


被列为宫廷贡品之后,化橘红的专业种植也渐渐有了规模。到了清初,还出现了专事橘红种植的赖家园、李家园和潘家园,加工制作工艺也逐渐成熟。

李锋是化橘红李氏橘园第24代传人,身为广东省化橘红中药文化代表性传承人的她从小跟随爷爷学习古法炮制化橘红,整个制药过程严格遵循古法规则,不敢懈怠,“炮制不严而药性不准”的古训已深入她的骨髓。


文章配图


化橘红李氏橘园第24代传人、广东省化橘红中药文化代表性传承人李锋(左)

产业发展,药食同源,锻造一颗“黄金果”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强,化橘红的价值逐渐被更多人所认识。近年来,化州高度重视化橘红产业的发展,通过政策扶持、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措施,推动化橘红产业不断壮大。


文章配图


如今,化橘红已不仅仅是一种中药材,更是化州市的一张亮丽名片,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实现了药食同源的多元化发展。同时,化橘红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文章配图


一缕缕橘香穿越古今,一片片橘红连通中西。“化橘红”不仅是一颗颗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果实,更是化州市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生动注脚。9月22日,共同期待这颗千压百锤的“黄金果”,在丰收节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分享